中国首艘、也是全球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076型“四川”舰,近期在互联网上的最新照片引起了广泛关注。照片显示,舰上那条十分显眼的工棚已经拆除,这意味着沪东中华造船厂的技术团队和工人们大概率已经完成了电磁弹射轨道的安装与调试。
同时,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舰岛桅杆顶部的38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开始转动,烟囱口留下的深色油渍和烟痕也表明舰上动力系统已经试车。甲板上的偏流板竖起,更是暗示“四川”舰可能已为首次海试做准备。
在这之前,“福建”号航空母舰已经顺利完成了歼-15T战斗机、歼-35隐形战机以及空警-600预警机的电磁弹射与阻拦降落测试。因此,当“四川”舰拆除工棚的消息曝光后,立刻引发国内军迷和国外军事网站的热烈讨论。
展开剩余71%“四川”舰的最大亮点,是它在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安装了一条超过100米的电磁弹射轨道。这一设计让它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两栖攻击舰,甚至被外界称作“中型航母”。一些专家甚至指出,它的性能比法国4万吨级的蒸汽弹射核航母“戴高乐”号还要先进。
根据资料,076型两栖攻击舰全长260米、宽约43米,内部设有大型机库,可以容纳攻击-11、攻击-21无人机,以及直-8、直-9、直-18和直-20直升机。舰尾的坞舱能搭载多艘气垫登陆艇和无人艇,车辆舱则可装载数十辆装甲战车,完全具备立体化登陆和作战能力。有军迷甚至推测,它具备弹射歼-35隐形战机和空警-600预警机的潜力。
在防御方面,“四川”舰配备了3座HQ-10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3座1130型近防炮,以及多联装火箭诱饵发射器,为战场生存提供了多层防护。外媒报道称,这艘新型舰艇可一次性投送上千名海军陆战队员,是中国未来在可能的台海行动中极具战略价值的重要资产。
更重要的是,“四川”舰被认为是全球首艘专门为大规模无人机作战设计的两栖攻击舰。它能携带并释放大量攻击-11和攻击-21无人机,执行远程突防打击,甚至为远程反舰导弹提供中继制导,体现了中国海军在无人化和智能化作战上的前瞻思路。
与“福建”舰的成功试飞相叠加,“四川”舰拆除工棚的消息,让西方媒体普遍感到压力。中国不仅在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上实现了对美西方的“双超越”,而且在舰艇建造和新型战力形成的速度上也明显领先。美西方军方内部甚至出现悲观声音,认为可能已难以追赶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舰自下水至今仅9个月,便已基本完成甲板设施安装,并进入海试前的最后阶段。这一速度充分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的高效与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在大型水面战舰建造上的实力,正快速推动其全球大国影响力的提升。
总的来看,“四川”舰不仅是一艘新型两栖攻击舰,更是中国海军在下一代海战模式上占据主动权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预示着海上战争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