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不仅是物理学界的巨擘,更是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深刻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认知。杨振宁的离去,让无数后辈学者感受到巨大的损失,也让我们重温他与上海交通大学之间不解的情缘。
杨振宁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78年,他首次来到交大参观调研,了解学校的革命传统事迹并进行教学座谈。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多次回访交大,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1985年,他与刘永龄共同设立“亿利达科技奖”,以促进交大学子的成长与科学事业的发展。
作为名誉教授,杨振宁在交大举办了多场学术交流,分享他的研究成果与人生经验。他曾在交大包兆龙图书馆与年轻学子座谈,鼓励他们重视语言学习,汲取精神养料,了解社会与世界。他的言传身教,成为了许多学子的精神指引。
1995年,杨振宁在交大发表了题为《我的生平》的报告,深情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以及对科学的热爱。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鼓舞他们追求科学与真理。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杨振宁亲自题词,祝愿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在他提议下,交大的应用物理系更名为物理系,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注,显示了他对教育的热爱与责任感。
杨振宁的离世是世界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他以卓越的贡献和深厚的情怀,影响着无数人的生命。尽管他已远去,但他所开创的科学道路和家国情怀,将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愿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安息,精神永续。
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