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风战机在一年内两次实战失利,声誉受损。
2025年9月9日,以色列空军出动约15架战机(包括F-15和F-35),未经允许进入卡塔尔领空,对多哈郊区哈马斯谈判代表团的驻地进行精确打击。行动完成后,以色列战机安全返航,而卡塔尔防空系统未作出有效反应——阵风战机没有升空,雷达没有锁定目标,导弹未发射,卡塔尔的主权被侵犯,却毫无办法。值得注意的是,卡塔尔并非军事弱国:美国乌代德空军基地长期驻扎在该国,军费常年位居世界前十,空军装备了西方顶级机型,如阵风、台风以及专供型F-15QA。防空方面,还部署了爱国者3、NASAMS,并获得了萨德系统的采购许可。
尽管如此,面对隐身F-35的突防,卡塔尔的防空系统显得力不从心。外媒援引匿名消息称,卡塔尔方面承认阵风无法探测到F-35的踪迹。以色列的战术是由隐身F-35在雷达探测范围外获取目标信息,通过卫星与预警机传递坐标,然后由F-15执行打击,这一组合让卡塔尔防空体系几乎处于“看不见、打不着”的状态。
展开剩余84%阵风并非第一次在实战中暴露短板。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的三架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的歼-10C配合PL-15E远程空空导弹击落。巴基斯坦依靠JY-27反隐身雷达和红旗-9BE防空系统建立的探测网,在超视距范围内就锁定了目标并进行了导弹发射,阵风几乎没有规避的机会。此次交战中,印度空军损失六架飞机,其中三架是阵风,成为印度近年最严重的一次损失。
阵风本身是一款性能优秀的四代半战机,具备多用途、先进航电和便于维护等特点,但它没有隐身能力。面对隐身特征显著的五代机(如F-35),或者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超远程导弹的四代半战机,阵风与这些机型的代际差距显得十分明显。歼-10C的优势并非来自单一的机体性能,而是其背后的作战体系:雷达、数据链、导弹和作战指挥的紧密配合。
卡塔尔虽然拥有强大的防空系统,但缺乏专门针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手段,也没有像PL-15E那样的远程空空导弹。体系性的问题使得即便是先进的单架战机也无法逆转局面。相比之下,以色列拥有中东最为完备的空中作战体系:F-35I、E-2D预警机、强大的电子战和天基侦察支持,形成了一个能常态化实施越境打击的强大组合。即使周边国家装备了F-15或阵风,也很难有效反制。
更令卡塔尔失望的是美国的回应。事发后,美国国务院仅表示“关注”,并未对以色列作出实质性谴责。卡塔尔作为美国的长期战略伙伴,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基地并购买了大量美制武器,但在这一关键时刻,美国的态度让卡塔尔对西方的安全保障产生了疑虑。面对这种“被出卖”的感觉,卡塔尔不得不重新评估其防务选择。
然而,卡塔尔的选择并不多。购买F-35几乎不可能——美国不会将F-35出售给可能与以色列发生冲突的阿拉伯国家,而且以色列会强烈反对;俄罗斯的苏-57受产能和制裁限制,难以提供;欧洲的未来空战系统仍在规划阶段,短期内无法满足需求。在现有的隐身战机市场中,歼-35可能是唯一的现实选择。
歼-35是一款专为国际市场设计的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机,与侧重制空的歼-20不同,歼-35强调多任务适配和出口友好。其气动布局、航电系统和对舰载/陆基部署的兼容性,使其在像卡塔尔这样国土有限但需要高强度防空的国家中具有吸引力。歼-35在制空能力上可能优于F-35,因为F-35更强调联合攻击和对地支援,在超音速巡航、机动性和内部弹舱容量上做出了权衡;而歼-35据称会配备更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红外搜索跟踪(IRST)和新一代空空导弹,如PL-15和PL-10。不过,这些对比大多基于公开的技术参数,尚缺乏大量实战数据。
除了战机本身,文章还提到采购时是否附带政治条件。中国在军售上通常不附带过多政治要求,并且能够提供完整的作战体系支持(如预警机、反隐身雷达、数据链、训练和维修等),这对于那些寻求“战略自主”的国家非常有吸引力。近年来,许多中东国家对西方武器体系的信任度下降:爱国者系统在应对无人机攻击时屡屡失效,F-35在阿联酋的交付多次被延误,欧洲的武器维修与备件问题也常被批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武器的性价比和灵活的售后服务显得更具吸引力。
据报道,卡塔尔国防部已经开始评估“非西方隐身平台”的可能性,尽管未公开表态,但讨论已进入实质阶段。根据卡塔尔的财力和地理位置,只要技术符合要求且政治保障可行,采购隐身战机并非难事。然而,引进隐身战机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对空军作战体系进行全面改造——飞行员再训练、地勤与维修流程重构、指挥与数据链的升级,以及作战条令的调整,这将是一项长期且昂贵的工程。
此外,政治和安全风险也不可忽视。美国可能会对转向非西方武器的国家施加压力,甚至威胁调整基地部署或安全合作。卡塔尔必须在安全、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做出平衡。文章认为,长期依赖西方并不等于绝对安全;真正的安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拥有隐身战机和完整的作战体系,可能才是最终的保障。
关于歼-35的出口前景,文章预测,如果卡塔尔成为首个中东用户,它的示范效应将迅速扩展到阿联酋、科威特、巴基斯坦等国。巴基斯坦之前已经通过歼-10C验证了中国装备的实战能力,转向隐身平台将是自然的延续。尽管美国可能会施加政治压力,但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军售利益的考量,一些美国政府可能不会全力反对中国武器的销售。
当然,歼-35是否能够在真实作战中与大量服役的F-35对抗,仍然无法定论。F-35在实战中有较多部署记录,而歼-35仍处于推广阶段。文章还指出,F-35曾在美军演习中被一些非隐身机型击落,暴露了其在机动性和态势感知方面的不足。加上中国在人工智能、数据融合和电子战领域的进展,外界对歼-35及其配套系统的潜力,不能简单低估。
结论是,卡塔尔正站在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继续依赖西方可能意味着在面对以色列等对手时被动受制;转向东方则可能开启新的防务路径,但也伴随不小的风险。无论如何,卡塔尔的经历提醒所有依赖外部安全保障的国家:防御能力不仅仅靠购买几种先进武器,体系化的探测、预警、指挥和远程打击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