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国海军舰艇闯入台湾海峡时,解放军迅速展开反制,直接进入攻击阵位,但英军直到半个月后才敢公开相关情况。随着“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结束亚太部署并撤离南海,英国才披露与解放军海空力量对峙的细节。
——·所谓“自由航行”·——
9月中旬的台湾海峡,海面平静,但暗潮汹涌。英国皇家海军“里士满”号护卫舰与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驶入台海。
展开剩余81%这一步棋,英方心思很明显:借航母战斗群返航之际,刷一波存在感,既向美国示好,也试探中国的态度和底线。但他们不敢让“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亲自冒险,而是派出一艘服役三十多年的老舰“里士满”号。这样的选择,无非是怕真要触碰红线,引来中方强硬反制,场面难以收拾。
更狡猾的是,美英舰艇挑了凌晨六点潜入台海北口,企图在大家警惕性不高时悄悄走一遭。然而,解放军东部战区早已严密监控,就等他们出现。
——·直升机“咬尾”,战机模拟攻击·——
舰艇一进入台海,解放军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海空力量快速出动。
首先升空的是武直-10武装直升机。从福建某陆航旅基地紧急起飞后,很快从1400米高度迅速下降到仅300米,贴近海面盯防。低空飞行使其不易被雷达捕捉,却能精准监控对方动向。
英军没料到解放军动作如此果断,慌忙放出“梅林”舰载直升机应对。但“梅林”主要用于反潜,几乎没有对空作战能力,而武直-10却配备“天燕-90”空空导弹,专门克制直升机。于是出现了颇具压迫感的一幕:武直-10紧紧尾随“梅林”,形成“咬尾”态势。
与此同时,解放军歼-16、歼-10战机也紧随而至,在台海上空完成一系列对海打击动作,甚至直接进入导弹攻击阵位。换句话说,英舰就在模拟打击的瞄准线中。
整个过程中,解放军不仅展示了应对能力,还借机把美英舰艇当成实战演练目标,飞行员在真实环境下完成战术训练。结果,美英舰艇的航速明显下降,从最初的高速巡航被迫降至约17节,小心翼翼,所谓“自由航行”的气势荡然无存。
——·英军为何拖延半个月才曝光?·——
对峙发生在9月中旬,但英国海军直到半个月后才公布。原因不外乎几个:
首先,他们需要时间分析解放军的反制动作,到底是临时反应还是提前布置,并研究战术手段以备下次。
其次,英国国内当时正处于政府更替的敏感期,政客担心事件引发争议,影响选举,因此选择压下消息。
再者,解放军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让英军心生顾忌。若过早曝光,既暴露自身被动,也可能刺激中方,带来不可控后果。于是,他们等到“威尔士亲王”号彻底撤离后,才小心翼翼地公布细节,还刻意淡化尴尬,甚至想把责任转嫁给中方。
——·背后的信号·——
解放军的行动无疑释放了明确信号:中国在台海问题上没有妥协空间,谁想挑战,都会遭遇硬碰硬的回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英舰艇穿越台海的同一天,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与052D驱逐舰编队同时穿越台湾海峡,驶向南海进行训练。这一“巧合”,正是对美英挑衅的有力回应。
——·结语·——
“福建舰”南下,不仅展现了中国海军的实力和调兵能力,更清晰表明台海主导权掌握在中国手中。
这场对峙告一段落,但台海的紧张氛围不会消散。未来,中美英在这里的博弈仍将持续。中国必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丝毫侵犯。而美英等外部势力若执意“玩火”,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